频率响应
除特别声明, 此处的频率默认指角频率, 单位 rad/s, 需要除以 2π1 才能得到一般频率
频域特性
频率信号的稳态响应
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 xi=Aicos(ωt+φi)
其稳态响应必定为 xo=Aocos(ωt+φo)
稳态响应的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, 但幅值与相位改变
频率特性求法
定义如下系统的频率特性, 详见书 P122
- 幅值比 A(ω) 为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幅值之比, 满足
A(ω)=AiAo=∣G(jω)∣
- 相位差 φ 为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相位差, 满足
φ(ω)=φo−φi=G(jω)=Arctan(Re[G(jω)],Im[G(jω)])
频率特性的特征量
见书 P143
稳态精度
ω=0 的幅值比 A(0) 反映了系统的稳态误差
A(0) 越接近 1 (即 0dB), 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
复现频率与复现带宽
规定 Δ 反应低频信号的误差
当第一次达到 ∣A(0)−A(ωM)∣>Δ, 则 0∼ωM 为浮现带宽
谐振频率与谐振峰值
幅值比达到最大值时的频率为谐振频率 ωr
幅值比的最大值与稳态幅值比的比值为谐振峰值 Mr=A(0)Amax
振荡系统的谐振频率为 ωr=ωn1−2ξ2, 仅在 ξ<0.707 时存在
截止频率与截止带宽
当 A(ωb) 相比 A(0) 首次下降 3dB (A(ωb)=0.707A(0))
则称 ωb 为系统的截至频率, 0∼ωb 称为截止带宽
最小相位系统
详见书 P145
即相位变化范围最小的系统
最小相位系统的所有零点与极点都位于左半复平面
因此其零极点形式传递函数的各个因式中的 s 项系数为正数, 且没有 e−τs 的延时环节
Nyquist 图
Nyquist 曲线绘制
- 系统传递函数处理
- 因式分解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
- 使用变量代换 s=jω, 得到 G(jω)
- 分母有理化
分子乘上分母各因式的共轭 (注意共轭复数实部相等, 虚部相反), 分母因式变为 a2+b2 的形式 - 将分子整理为 a+bj 的形式
- 拆分为 A+Bj, 其中 A,B 为两个多项式分式, 并化简为最简形式 (消去分子与分母中的相同因式)
注意, 拆分时检查增益 K 是否被漏掉, 应当乘入式子或保留在式子外
- 按以下顺序确定这五个特殊点的极坐标点与频率
- ω→0
- ω→+∞
- Im[G(jω)]=0
- Re[G(jω)]=0
- A=∣G(jω)∣=1 (非必须)
- 求解点时注意
- 确定虚部 / 实部时, 不要忘记同时将 ω 带入分母
eg. Im[G(jω)]=(1+0.25ω2)(1+4ω2)−2.5ω, 当 ω=1 有 Im[G(j)]=(1+0.25)(1+4)−2.5=0.4 - 求 ω→0,+∞ 时, 应使用求极限的方法, 也不要忘记带入分母 (特别是分母有 ωn 项)
eg. Re[G(jω)]=ω(1+0.25ω2)(1+0.01ω2)−0.6ω, 当 ω→0 有 Re[G(j)]=(1)(1)−0.6=−0.6 - 复数的幅值即实部与虚部的平方和的开方
- 当特殊点为 (±∞,±∞) 时, 还需要根据 G(jω)=Arctan(Re[G(jω)],Im[G(jω)]) 确定无穷远点所在的渐近线
当特殊点为 (a,±∞), 则渐近线为 x=a 的竖直直线 (实部为 ∞ 时同理)
- 绘制 Nyquist 曲线
- 将所有特殊点在极坐标图上标出
- 根据 ω 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光滑曲线连接特殊点
- 使用箭头表明曲线点对应 ω 的变化方向
Bode 图
典型环节的 Bode 图
具体见书 P142
绘制系统 Bode 图
注意, 以下方法仅适用于传递函数中, 所有因式的系数与增益 K 均为正数的情况
幅频曲线渐近线
- 获取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传递函数
- 对系统传递函数做因式分解
- 将各因式中的常数项提出, 使常数项变为 1
- 对于 n 次因式, 则提出常数项后还要加上 n 次方
- 提出常数项后, 因式中的其余项据要除以提出项
- 将提出的常数归入增益中
提出项位于分子则乘以增益, 位于分母则除以增益 - 得到如下所示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传递函数
G(s)=sv∏(1+Tprs)∏(1+2Tpcξps+Tpc2s2)K∏(1+Tzrs)∏(1+2Tzcξzs+Tzc2s2)
提取模型的重要参数
- 增益 K 与零极点数 v
- 各个因式中的转角频率 ωT=T1
确定渐近线线的基本信息
- 根据转角频率确定曲线起点 ω0, 满足 ω0<min(ωTi) 的前提下可任意取值
- 曲线起始点满足 P0=(ω0,20lgK−20vlgω0)
- 曲线的起始斜率满足 c0=−20v(dB/dec)
- 按从小到大排列转角频率
- 根据转角频率对应的环节, 确定转角频率 ωTi 之后的斜率 ci=ci−1+mi(dB/dec)
- 所在因式中的 s 的次数为 n, 则 mi=±n⋅20(dB/dec) (区分惯性与振荡环节, 因式的次数也要考虑)
- 位于分母则 mi 取负 (惯性或振动环节), 位于分子 mi 取正 (一阶或二阶积分环节)
绘制渐近线
- 按 3,3,2,1,1 的子刻度对应 2,4,6,8,10 划分对数频率轴, 分贝频率轴则按一般方法绘制
- 确定渐近线的各个转折点 Pi=(ωTi,gi)
转折点对应的值满足 gi=gi−1+ci×lg(ωTi−ωTi−1) - 连接所有转折点, 并在首位两端根据斜率延伸 (末端射线需要具体计算, 前端射线连接 P0P1 即可)
- 在图上标出各段渐近线的斜率, 单位 dB/dec
相频曲线绘制
确定相频曲线的基本信息
- 曲线的起始相位满足 φ0=−v⋅90°
- 根据转角频率对应的环节, 确定转角频率 ωTi 之后的渐进相位 φi=φi−1+ψ(°)
- 所在因式中的 s 的次数为 n, 则 ψi=±n⋅90° (区分惯性与振荡环节, 因式的次数也要考虑)
- 位于分母则 ψi 取负 (惯性或振动环节), 位于分子 ψi 取正 (一阶或二阶积分环节)
- 确定理论拐点坐标 Qi=(ωTi,φMi) 理论拐点坐标值满足 φMi=(φi−φi−1)/2
绘制相频曲线
- 坐标轴绘制方法同幅频曲线
- 在坐标图上标出所有渐进相位, 并绘制水平虚线辅助线
- 在坐标图上标出所有理论拐点
- 根据相隔最近的拐点, 在理论拐点基础上略微竖直浮动得到实际拐点 (向最近拐点方向移动)
- 根据拐点与辅助线, 画出一条光滑曲线 (除最后一条渐近线, 其他曲线均与渐近线相隔一段距离)
基于幅频曲线的参数估计
来自书 P287